·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邮局
企业动态 News
产品中心
下载中心
在线订单
在线留言
详细信息
首页 > 企业动态
抓住机遇 打造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航天技术优势推进制造工业发展

    自主创新是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核心和显著标志。我国航天制造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源头,以系统工程管理为统筹,以复杂系统集成制造为核心,以体系创新、系统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的独具特色的创新优势。

    当前,我国航天制造正紧紧围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二代导航、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坚持自主创新这一战略基点,持续推进技术自主创新,在战略层面上搭建并不断完善具有先进水平、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结合、国内外结合、开放式的合作创新平台。

    航天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综合集成与优化是航天制造的典型特征。当前,航天工业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总体为主导、专业为基础的系统基础模式。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制造复杂大系统综合集成能力的典范。通过航天制造综合集成能力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

    当前中国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思路:一是发挥航天在复杂大系统集成制造方面的能力和优势,在国家急需的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做出努力,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二是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为契机,充分发挥航天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优势,大力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三是面向军民两个领域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航天的综合优势,构建军民融合的能力体系,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核心基础;四是充分发挥航天的专业化、集成化及协同优势,壮大航天产业规模,加速转型升级。

    在发展措施方面,一是发挥航天高技术优势,开发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领域的重大装备与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二是依托航天产业基地,优化资源配置,打造航天制造产业链。三是推动航天制造由以产品为中心向制造与服务并重转型,加大服务比重,提升制造服务能力。四是加强航天制造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构建数字化制造能力单元,建立网络化异地协同、敏捷化供应链保障的制造能力体系。

    航空制造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航空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之一。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严重的环境保护压力,创新成为航空制造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惟一选择,航空制造业已经成为引领创新的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航空制造业已经走上立足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未来中国航空制造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强劲的市场需求,牵引着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酝酿着革命性变革,为中国航空制造业提供机会;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中国航空制造业面临很大的风险;面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仍将是制约其发展的关

    中国航空制造业作为引领创新的国家战略性产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相关部门应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注意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国情和产业发展规律出发,制定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保障其实施。

    第二,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研发平台,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精益化管理,国际化开拓。中国航空制造业是仿制前苏联模式建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至今没有解决,这是体制性的障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应加强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按照市场和客户需求,确定企业的宗旨和发展目标,改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创新的主体。

    在专业化整合方面,形成专业化的周期,再经过系统化的组合,成为一个高效运行的系统。在资本化运作方面,解决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互动,使中国航空制造业尽快做大做强。

    管理方面,通过推进信息化和流程再造,通过综合平衡塔的方法,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等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国际化开拓方面,为了适应航空制造业的挑战,要着眼全球的市场和客户,建立适应全球化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体系。

    第四,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经过最近十年高强度的武器装备和民用航空的研发,如今中国的航空制造业所承担的军用和民用航空产品的研发任务史无前例。应大胆使用年轻力量,通过科研和管理实践,在老中专家的传帮带下快速发展。同时,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大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航空强国之梦。

 
 
  Copyright © 2008 赛源液压 www.hfs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新蚌埠路3768号佳海工业城H52幢. 皖ICP备09000721号. 邮编:230000
电话:0551-63513861 传真:0551-63531322 手机:13805696002 13965145118.
E_MAIL: hfsyyy@163.com  在线交流